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8章 蒹葭玉树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开一个口子。

    他狂饮一口酒,反问:“你就不怕死吗?”

    “怕。”

    “那为什么要去送死?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樊於期不能理解剑客,他投军是为建功立业封妻荫子,可荆轲,好像不是。

    “我不过叛逃,就被株连全族,阖家老幼全部伏诛。先生是否想过,自己的妻儿?”

    “想过,所以只能成不能败。若非如此,我怎会来借将军人头一用?”

    “我怕死,为了活命连自己妻儿老小都不顾,你的妻儿更不值得我舍下这颗头。”

    樊於期拂袖告辞,剑取喉,袖缠锋,袍角撕裂,长剑沾血回鞘。

    剑锋避开致命处,血丝在项上串成珠线,荆轲的身手无人可破。

    樊於期只好回座继续喝酒,这一宴注定有来无还,多喝几口才够划算。

    酒入喉,如水,无色无香无味,如今什么酒到他口中都不够烈,不能忘忧更不能消愁。

    “你逃是因为秦王要杀你,秦王为什么要杀你?”

    “因为……”樊於期苦笑:“我,怕,死!”

    那一夜邯郸城外,女人和孩子全都拿起了刀。

    柔弱的女子让樊於期想起温柔的妻,幼小的孩子让樊於期想起襁褓的儿。

    将军不忍再下杀手,中军第一道防线被冲破。主将杨端和殒命,罪在樊於期失守。

    “我杀了十几个孩子,男孩女孩都有,没有办法再杀下去了,没有办法,没有办法……”

    樊於期的眼睛里挂满了眼泪,像是又回到了那一夜。

    那夜手起刀落,全都是孩童的头。

    荆轲了然,道:“将军仁心。”

    “仁?”

    樊於期醉了,神思恍惚得不认识这个字了,他记起太尉上任时颁示全军的训令。

    一兵退则自溃一伍,一将退则自溃千军,千军溃后焉能保全一兵一卒?怜敌如同杀己,全军之仇也!大仁不仁,此军中第一大义。

    “我仁,仁那一时,仁到全军溃散,仁到家破人亡!呵——仁义至极呵!”

    “秦王不仁,秦法不仁,非你之过。行尸走肉了此残生,不如杀身成仁。”

    樊於期苦笑,笑得癫狂。

    “不,秦王并非不仁,秦法也非不仁,是我……是我太懦弱……当年我投笔从戎,只是听秦王说起过四个字——‘以战止战’。我曾誓死效忠于他,也曾经相信杀戮能停止杀戮。可是那天夜里,那么多孩子的血,我问我自己,自诩正义的杀戮与滥杀无辜有什么区别?秦王,他到底是在杀人,还是在救人?!或许他最终可以做到吧,但是这代价……这代价太大了!”

    樊於期的梦碎了,荆轲却在笑:“你是个书呆子,不适合从军。”

    “何出此言?”

    “只有书呆子才会想这些问题,只有书呆子才喜欢怀疑自己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只有书呆子才会想,究竟要死多少人才能给他换上一顶帝冠?”

    “不是他,也会有别人。”

    樊於期讶异了:“你看得如此明白,为何还要犯险?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“你明知杀了他这天下会乱得更久,为何还要卖命?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“诺?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“疯子!”

    “你也一样。”

    樊於期怔了片刻,尔后狂然大笑,抱酒敬荆轲最后一回。

    “我注定要带着遗憾去了,还有这理不清的疑惑,你也不过比我晚几天而已。很快就会相见,就不跟你说送别话了。只请你,让我睁眼看到他,提醒他别忘了给我们这群士子的——诺。”

    剑光映月寒,风凛凛,血潺潺。

    鲜血泼进荆轲的酒碗,血点如梅花晕染,花朵徐徐绽开,怒放殷红一片。

    荆轲捧碗饮尽血酒,一滴不剩。

    至此,唯一能推迟死期的,是鸿雁方至的一位故人。

    燕王喜也已召见过使臣,那双暮年苍鹰的眼睛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哀光芒。

    燕太子丹问父王:“我燕国如今,除了求和,还能有哪一条生路?”

    没有。千万条路,都是蚍蜉撼大树。

    朝议的结果也是割地求和,用屈辱换几年和平,但愿这几年里燕国能起死回生。

    “敢问有谁愿意替燕国出使秦国,签订割地丧权之约?”

    没有。立约之人必定被举国唾弃,永世不能抬头。

    “既无人能担此任,儿臣举荐上卿荆轲。”

    荆轲跪受使者印绶,抱着这一匣催命符回家。

    高渐离向来清冷的目光也颤抖了,他负琴离家去往无人之处一抒胸中万千悲愤。

    清河在跟琴姬说笑闲话,荆轲怕扰了她们好心情,就抱印坐在窗下静听。

    “竽?我只听良哥哥讲过滥竽充数,可是不知道怎么吹,吹牛倒是会!我到齐宣王跟前啊,就是那个滥竽!”

    “噗!你家里人不教你这些吗?”

    “爷爷只会讲故事,从来不教歌和乐。琴姐姐你会这么多乐器,是哪里学的?”

    “我呀……”

    琴姬生在燕赵交界的中山国故地,地薄人众,男人没多少土地可种,女人也没那么多蚕桑可养。

    没地没田的人要活,只能媚权。

    男子或盗墓或为匠人,女子则鸣琴鼓瑟,游媚贵族富豪,遍布诸侯后宫。

    抱琴入邯郸,待价青云楼,青云楼三位成为三国太后的传奇女子是她们的榜样。

    她在青云楼呆了半年,终于秦国外使姚贾看中了她,将她送入秦宫。

    女孩本以为就此便能平步青云,却不曾想从此后便成了无根浮萍。

    秦宫佳人万千,飒爽如王后,温婉如郑姬,明艳如胡姬,清绝如苕华之主。

    她只能龟缩在乐府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琴女,偶尔梦一梦野雉变成凤凰。

    终于有一日,秦王宴请燕国太子,乐府令差她去陪侍。

    秦王英武魁美,女孩刹那心喜,盼那一双目光能落在自己身上。

    一曲琴挑动两人心,曲罢,秦王与燕国太子都投来惊鸿一瞥。

    秦王先收住眸光,转向身魂分家的燕国太子:“你喜欢,归你了。”

    就这云淡风轻六个字,她便从秦国乐府的琴女变成了燕国太子的妾侍。

    燕国太子好歹也是太子,以后会成为燕王,女孩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。

    幸运,恰恰是不幸的开端。

    她愈美,他便愈恨,她愈爱,他便愈狠。

    她是一个男人因为可怜另一个男人而割舍的一件赏赐。

    怜悯与施舍,燕丹不需要,也最为憎恶。

    他留下她只是为了不忘屈辱,她到最后也才明白,嫁他为妾只是替秦王偿还情债。

    七年枕畔温存,没换到一丝情分。

    “他就这么把你送给大哥哥了?”

    “对他来说,荆轲比我重要得多。”

    “那也不能这样……这样随便送啊!就算养只小——”

    姑娘住嘴,阿猫阿狗的比喻太伤人。

    琴姬凄然一笑:“重友轻妇,燕国人都这样。”

    “大哥哥不是这样的人,姐姐你的苦日子到头了!”

    “噗!你怎知道他不这样?”

    “他不是燕国人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在他心里啊,我们所有人全加起来都抵不过高渐离半个手指头。”

    “姐姐你命真苦!”清河垂着脑袋叹了长长一口气:“那……你的家人呢?”

    家人……好陌生的词语啊。

    琴姬的母亲是家中长女,一生未嫁。

    中山国、燕国,乃至西域诸国都有绵延千年的旧俗,好客的家主常以妻女款待贵客。

    祖父就把长女留在家中待客,这个长女与不同的客人生下七个孩子,琴姬是其中之一。

    长姐延续了母亲的命运得以留在家中,余下的女儿难以养活只好早早地或嫁或卖。

    琴姬很幸运,她的生父可能长得很俊俏,几个姊妹里她生得最美也卖得最好。

    六岁入青云阁,幼年的记忆除了日复一日的声乐曲艺,就是离别时母亲满含泪水的笑眼。

    “我记不得回家该怎么走,好像……好像家旁边有个小土包,是片枣林子。那时候跟阿姊阿妹们打枣子吃,阿姊说枣子掉到地上就不好吃了,她就爬上树去给我们摘,经常被刺划得满手血。可是那枣儿真的好甜啊,鲜红鲜红的……后来再没有吃过那么甜的枣了。”

    琴姬面带笑意回忆着屈指可数的点滴,小姑娘早已泪流满面。

    清河也记不得父亲母亲,生平记得的第一件事,就是忌哥哥从蟒口将她救下。

    可她有爷爷,无论风餐露宿,还是破檐漏瓦,爷爷都会替她遮风挡雨。

    “我也记不得回家该怎么走,不过……爷爷在哪儿,哪儿就是家。或许……不用记得回家的路,只要有人愿意撑起一个家……就有家了……”

    伶牙俐齿的姑娘一时说话颠三倒四,一抹泪花转身就要去厨下看药好了没有。

    汤药已经盛好,荆轲捧药站在门口,说:“我来。”

    琴姬戏谑地笑:“你这个人真好笑,我好手好脚你不要,成了这副样子,你倒殷勤起来了?”

    荆轲面色寡淡答非所问:“我家兄弟懂琴,你无聊的时候,可以跟他说说话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我,是可怜我,还是你心里有愧?”

    荆轲没有回答,就这么一勺一勺地喂她,喂一口,轻拭一下唇,再喂一口,再拭一下唇……

    两个人都不说话,到一碗药尽时却都已满眼泪花。

    小姑娘傻傻站在门口,今天积攒的问题都没有询问的理由。

    她读到一则白虹贯日,说的是聂政为报韩国大夫严仲子的知遇之恩,一把鱼肠刺死了韩国相邦侠累,格杀数十人,最后自杀而死。

    “女为悦己者容,士为知己者死。”

    小姑娘有万千感慨想与人说,如今一句话说不出来只能呆呆看他们在彼此眼里融化。

    她不懂大哥哥和琴姐姐怎么说了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就都落了泪,可是莫名其妙地盼着有一天,也能有一个男孩子这么喂她汤药,轻拭唇角,眼神像晚霞一样温柔。

    晚晴风好,十分多余的小姑娘只好转身去找另一个有点多余的人。

    一缕寒烟冷雾,十里翠柏青松,白衣琴师跪坐石台,风雨惊雷都从指尖激荡开来。

    她怕坏了风景就远远寻了石头,铺上几丛枯草枕着那卷白虹贯日,闭目听这一曲侠气纵横。

    曲尽松柏映月,乐师负琴而归,少女敛裾相随。

    “渐离先生,我听着这广陵散,倒像是看见聂政刺侠累呢!这故事和这曲可有什么关系?”

    “广陵散说的便是白虹贯日。”

    “难怪呢!聂政这人我不喜欢,倒是那句‘士为知己者死’说到了心里!”

    高渐离停步桥心,转身,问:“你不喜欢聂政?”

    “不喜欢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“严仲子与侠累结仇,不过是大臣争权,只关利益,无关是非。严仲子屈尊来求聂政,说是英雄识英雄,好像也可以叫买凶杀人。聂政因为严仲子知他是豪杰,就替他杀人,在情却不在理。舍生取义纵然可贵,杀身不成仁反成不仁,岂不是可悲?”

    高渐离闻言心惊,他们慕聂政重诺轻生,甚少去理会这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乃至是非对错。

    “买凶杀人,这四个字倒是极妙。”

    他对月而望,一声长叹:“我竟不知该为他喜,还是为他悲?”

    “为谁喜?为谁悲?”

    “聂政。”

    这一夜发生了奇怪的事,高渐离没有回家,而是到爷爷租住的小屋借宿。

    高渐离来时,清河正在给爷爷洗脚,她好心疼琴姬,絮絮叨叨地跟爷爷埋怨。

    “燕国太子怎么能这样对琴姐姐?”

    爷爷叹了一口气:“这世上很多男人不把女人当人。女孩子是他们传宗接代的工具,寻欢作乐的物件,交易买卖的筹码。”

    “交易买卖的筹码……燕国太子想用琴姐姐买什么?”

    “千金买不到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人心?”

    “人心。”

    “谁的心?”

    爷爷沉默不语,清河不笨,隐隐猜出因果。

    “燕国太子买大哥哥的心做什么?”

    卖命。

    答案很简单,可是爷爷不能说,只能哄她去睡觉。

    “不知道。他们的事轮不到你操心。你啊,就操心你自己吧!”

    清河知道爷爷在搪塞,还待再问,便听见高渐离在外扣门。

    陋室狭小,爷爷和高渐离挤一张床,清河独睡在里间。

    一点冷月千堆雪,清河辗转反侧难以成眠。

    夜半,她披衣起床,捧了烛火到爷爷床前。

    “爷爷,我不要像琴姐姐这样活。”

    爷爷揉揉眼睛醒来,没有喝令她去睡觉,也没有因高渐离在旁就避嫌,而是披衣坐起柔声轻问:“那你想怎样活?”

    “想怎样活就怎样活,我不要一辈子都攥在别人手里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知道,这人世间很不公平,却也很公平。想要自己做主,就得有真本事立足。”

    “我可以学。”

    “先得吃苦。”

    “我能吃苦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白发爷爷慈爱地抚着孙儿的头,拢她在怀里。

    老人很欣慰,他知道孙女长大啦,属于她自己的一生真正开始了。

    夜渐深,风愈烈,孙儿在爷爷臂弯里沉入酣梦。

    风雪虽寒,吹不进温梦;人世虽浊,染不得冰清。

    此夜长安,因有爷爷在侧,待孤身立于天地,却是另一番因果。

    一生最幸是少年壮志,一生最不幸恰也在不肯低头。

    路直路曲两脚踏,雨来雨去一肩挑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