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十七章 皇位之争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第一人选;另一个人选,就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,他当时三十二岁,比豪格还小两岁,他有雄才大略,曾西征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,得圆朝传国玉玺归献皇太极,迫降朝鲜,他头脑冷静,用兵很能把握分寸,颇合用武之道,女真族中的那些高级将领和明朝降将,都很服他,皇太极生前十分倚重和信赖他,加上努尔哈赤曾经有意传位给多尔衮的原因,所以由他继位的呼声很高,拥护他的有英亲王阿济格、豫郡王多铎和正、镶两白旗将领及明朝投降过来的那些将士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的情形,可谓十分危急,稍不注意,就有火拼的可能。正、镶两黄旗将领盟誓,宁可死作一处,坚决要立皇子豪格为皇帝;而正、镶两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,他们甚至跪劝多尔衮立即即位:‘汝不即立,莫非畏惧两黄旗大臣吗?’、‘两黄旗大臣愿立皇子即位者,不过寥寥数人!我等人数众多,我愿辅佐亲王立即登上大位!’……可以说,只要一方稍微激进一点,就会打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接连数日的串连、游说、盟舍、劝进,频繁的活动,导致了双方严重的对立。皇太极死后第五天,在崇政殿召开了诸王大会,彼此终于摊牌了!”

    “这天一大清早,两黄旗大臣盟誓大殿门前,命令本旗巴牙喇(天子禁军)张弓戴甲,环立宫殿。会议开始之前,黄旗大臣就提出:‘先帝有皇子在,必立其一。’会议一开始,年高辈尊的代言:‘虎口(豪格)是帝之长子,当继承大统。’豪格见气氛如此,料大位必将是囊中之物,但他欲擒故纵,起身逊谢的说:‘本王福小德薄,恐怕难以担当。’说完离开了会场。豪格一谦让,阿济格、多铎乘机劝多尔衮即位,年老的代善不愿得罪锐气方刚的多尔衮,态度骑墙摇摆不定的说:‘睿亲王若能答应,可谓是我大清国的福气,否则当立皇子。’两黄旗大臣一听,沉不住气了,佩剑而前,说:‘我等食于帝,衣于帝,养育之恩与天同大,若不立帝之子,则宁死从帝于地下!’还有人提出立代善,老头子滑头,不愿陷入旋涡,他推辞说:‘我一向以帝兄为尊,对朝政,我向来都不过问,你们怎么把我也提出来了呀,不可不可!’说完代善也退场,阿济格也跟随而。两黄旗大臣怒目相向,多铎默无一言,会议眼看陷于僵局。多尔衮这个时候却发言了:‘虎口王已经表明态度,无继承大统之意,我个人认为,当立第九子福临。为何呢?因为皇兄在早些年,曾经给永福宫庄妃一道密旨,这道密旨是关于镇国之宝合欢佛的,大家请看。’多尔衮说完,拿出了孝庄给他的那道圣旨,他交由在座的所有王爷和大臣传阅。接着说:‘福临年岁善幼,可由两白和两黄旗的统领,作为左右辅政大臣,待年长之后,当即归政。’他这么一说,再把那道关于合欢佛的密旨拿出来,还真把在座的人都唬住了,而且他提出的是折中方案,两黄旗的地位不变,这样一来,两黄旗的大臣们就没话说了,于是,剑拔弩张的气氛也就缓和了下来。就这样,六岁的福临,当上了皇帝娃,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。”

    “在这件事情上,后来历史学家的猜测很多,有的说多尔衮是顾全大局,高风亮节,不想让爱新觉罗子孙自相残杀。有的说是孝庄深知内乱会造成什么危害,一要使双方的对立缓和,只有异中求同;二来呢,要使双方的要求都得到部分满足——既要满足两黄旗大臣立皇子的要求,又要使多尔衮的权力不致落空,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扶立幼主。当时年龄幼小的皇子有四五个,那么谁来占踞天子宝座呢?孝庄就利用了与多尔衮的那份情爱,又加上皇太极曾经关于合欢佛的一道密旨,似乎天经地义的就把自己儿子福临抱上了皇帝的宝座。可更多的历史猜想,是福临本身就是孝庄与多尔衮的儿子,两人共同预谋,让自己的儿子登上了皇帝位置,而后来孝庄又以太后身份下嫁多尔衮,夫妻两一起名正言顺的开始打造属于他们的帝国,最后福临顺利接掌国权,成为一代著名的吏治改革帝王。这个猜想,应该是最有可信程度的,要不然,多尔衮凭什么要委曲求全的甘当陪衬呢,这从一个人的政治野心上,是说不通的。唯有从人性的本能角度,才能解释多尔衮与孝庄这对畸形夫妻的政治野心。”

    在萧伯仲讲完立君的这段历史故事后,王老五问出了一个问题:“关于皇太极给孝庄的合欢佛密旨,到底写了些什么?”

    本书chayexs.chayexs首发。

    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(__),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,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!</dd>;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