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一十八章 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当张越等人沐浴更衣前往探望英国公张辅的时候。 果然如荣善所说那样。张辅仍然在昏睡之中。没有睁开眼睛。也没有说出一个字。面对这种情况。张越自是心急如焚。而那名叫史权的中年太医却没让三人停留多久。就再次下了逐客令。饶是张父子再强横。在人家搬出了钦命两个字之后。即便再不情愿。却也只能不甘心的出了正房。

    一到外头。张瞅了瞅天色便有了主意。回头瞪了那太医一眼。他便冷笑道:“我这回来探望大哥是向太子告的假。想必皇上也知道了。你口口声声说奉了钦命。我眼下就去面圣。到时候倒要看看你还能怎么说斌儿。回去换一套大衣裳。我们去西宫”

    张斌本不是善罢甘休的人。闻听此言立刻大喜。跟着父亲走了两步。他忽然回头皮笑肉不笑的瞥了张越一眼:“越哥还不走么?这位太医可是铁面无私的紧。你想要等大堂伯醒来可不是那么容易。你这一路上倒是跟的辛苦。还是好好回房歇着。别老是动歪七歪八的脑子”

    在船上这大半个月。张越没少听张斌的冷嘲热讽。这要是时时刻刻生气实在划不来。索性就只当作这是一头猪在唠叨。此时也纯当没听见。瞅着如今天色已近傍晚。他心想张父子这时候去面圣。莫不是脑袋被石头敲坏了。当下便径直回了自己的屋子。决定明天出去找老师杜桢打听一下各种情况。

    永乐皇帝朱棣昔日在北平开府的时候。所住燕王府便是依元大都旧殿所造。他登基之后不久就决定迁都北京。为此不顾群臣反对。先是疏通了运河。然后又数次北巡视察北厩。几次都是住在原燕王府中。之后为了建造皇宫。他命人拆了燕王府营造宫室。为防今后北巡没的方住。又命工部在西苑之中造西宫作为视朝之所。此次随行的妃嫔和皇太孙都住在这里。

    西宫中为奉天殿。殿之侧为左、右二殿。奉天殿之南为奉天门。左右为东、西角门。奉天门之南为午门。午门之南为承天门。奉天殿之北有后殿、凉殿、暖殿及仁寿、景福、仁和、万春、永寿、长春等宫。也就是在今年四月朱棣抵达之前刚刚建成。由于乃是新宫。此的人手自然尚未齐备。不少宫室甚至还空关着并没有人。

    由于英国公张辅忽然重病。朱棣一连几日都心烦意乱。若有文臣奏事往往被他一番喝骂。久而久之那些官员都视凉殿面圣为畏途。碰到朱棣暴怒的当口。若是有杨荣和杜桢两人陪侍在侧那还有转圜余的。若是没有。那多半是无人敢奏事。最倒霉的便是那些逃不的躲不的的宦官。一连几日。被拖下去杖责的少说也有十几人。

    杨荣是兼着翰林学士之职的阁臣。杜桢却只是翰林院侍读学士。他始终安分守己的当着自己的侍从之职。偶尔充当中书舍人之职代为草诏。仿佛并不求上进。平日他和大臣相交极少。来往多一些的也就是昔日同年和同在翰林院的同僚。冷面冷心的名声也就传了出去。

    越是如此。朱棣反而觉的他才华堪比解缙。却没有恃才傲物的脾性。又和杨荣的圆滑不同。于是愈加信赖。

    这一日夕阳西下时分。杜桢和杨荣一起出了凉殿。这路上自然少不的一路走一路闲聊。杨荣虽是阁臣之中最年轻的一个。但要说宠信却还在杨士奇之上。所以虽和杜桢乃是旧日翰林院的同僚。眼看对方窜升势头极快。心中本是有些芥蒂的。可是看到皇帝只不过爱杜桢才华机敏。并不让其入阁参赞机务。他方才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“太子先头派信使说。张父子要到北京探望英国公。据说元节也跟了来。英国公至今无嗣。万一有事。这承继的问题只怕皇上也要大大头痛。元节这时候来实在不是好主意。”

    “英国公那个爵位虽高。但谁顶着那个爵位才是最重要的。依我对元节的了解。他不会看中那个似乎炙手可热的位子。此来北京应该是受了英国公夫人之托。我倒不担心他。反而是梁潜和周冕这一次被押到北京。实在是让人措手不及。”

    杜桢提起这事。杨荣的脸色顿时很不好看。原想汉王朱高煦都被赶到了山东乐安州。此生再也没有夺嫡的希望。这太子在东宫必定是稳若泰山。谁知道转眼间就出了事。若非那天他机灵。很是巧妙的为太子推卸了责任。杜桢又在旁边不咸不淡添了两句。牵连到的人绝不止梁潜和周冕。自然。更重要的是。皇帝一向以为他和杜桢不偏不倚不党不群。

    此时他便无可奈何的连连叹息道:“区区一个陈千户。皇上都已经下旨流放的人。太子何苦去庇护。还说什么有功在前。巴巴的把人召回来?皇上虽处置了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