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十七章 皇帝要入股(上)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宗皇帝李治,当然李治是属于虚荣过头了,因为连李世民都没做过这事,在唐以前也就三个皇帝做过这件事,除了秦皇汉武两位毫无争议,后来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搞过一次泰山封场,争议就挺大的,因为刘秀和前面两位相比,做出的功绩真的有点不够看。

    李治也是这个情况,他不要说比秦皇汉武了,就连自己老爹李世民都比不上。

    李隆基倒是够资格了,但其实也还差了那么一点点,因为终唐一朝,李隆基的排名始终都在李世民之后,哪怕大唐的综合国力确实是在李隆基在位时达到了最顶点,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古代中国的最顶点,但是后来的安史之乱让李隆基失分太多。

    其实要是安史之乱没有李隆基做皇帝时爆发的话,唐朝最伟大的皇帝说不定就不是李世民而是李隆基了。

    至于再往后几百年,宋朝真宗皇帝搞的那次泰山封禅就纯粹是个笑话了,一个在位时签订澶渊之盟,向辽国赔款纳贡,还自我安慰是赏赐给对方岁币的皇帝,居然都有脸搞泰山封禅,这绝对是历史上泰山封禅被黑得最惨的一次,导致在这之后,后面的皇帝都懒得再搞这一套了,因为实在是丢不起那个脸。

    但是修书不一样,在这之前还没有哪个皇帝做过这样的事情,虽然更多是因为受当时历史环境和条件的限制,但这并不妨碍修书成为一件开创性的伟业。

    就像秦始皇做了皇帝,搞了泰山封禅,后面自认为做出了一番功绩的皇帝都要向其看齐一样,李隆基要是做成盛世修典之事,后世的皇帝们看齐的对象就多了一位,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何等的荣耀?

    当然李隆基也没有就被这件事冲昏头脑,他和张九龄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修书的现实难度,唯一不同的是张九龄事前并不知道李清正在研究造纸术和印刷术,但是李隆基却已经提前知道了李清买下了一个造纸坊和一个印刷坊,地点就建在了当初自己之前赐给李清的那座皇庄旁边。

    而且李隆基的想法也比张九龄更多一些,因为对于皇帝来说修书这件事只要有人去做,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好处就绝对跑不了,所以他更有时间去琢磨一些其他的事情,比如说李清积极地推动这件事,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好处?

    世间之事无非名利二字,李清要是为了求名,光是一个提议修书能捞到什么名声?修书最大名声的受益者首先是皇帝,其次就是主持修书的那帮文官,总之没李清什么事。

    既然不是为了求名,那只可能是为了逐利。

    联系到之前卖桌椅的事情,李隆基已经认定李清是一个搂钱的好手,所以这次自然而然的就会往这方面去想。

    “九龄昨日连夜上书,向朕禀明了修书的好处,此事十八郎做得很好,朕得好好想一想,这回该如何奖励你才是。”

    一听这话,坐对面的李雪盈还有一旁的李沐都向李清投来了羡慕的目光,只有李清心里在苦笑,他知道皇帝根本不是要奖赏他,而是以奖赏为诱饵,逼他说出推动修书的真正目的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